全球水资源概况及水循环基本原理
发布时间:2024-12-06 浏览次数: 【字号:默认 大 特大】
一、全球水资源概况
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。古人云“三山六水一分田”,虽然地球上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千米,但其中约97.5%都是咸水,主要是海洋和咸水湖。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.5%左右,其中大部分被固定在两极的冰川、永久雪盖和永久冻土中。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,仅占淡水资源的30.3%,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.75%。
如果把地球上水资源总量比作一大瓶桶装水,那么其中淡水总量大约是一个小饮料瓶那么多,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仅约一小勺。
不但总量有限,当今世界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。全球65%的饮用水集中在13个国家,而全球将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缺水地区。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,与此同时,全球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却在急剧减少。
从地理环境和自然禀赋来看,除欧洲地理环境优越、水资源较为丰富以外,其他各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缺水的地区,最为明显的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内陆国家,那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严重缺水的问题;在亚洲也存在类似问题。
因此全球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,有人担忧,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。
二、水循环基本原理
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,它涉及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,包括蒸发、凝结、降水、地表径流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。这个过程不仅维持了地球的水资源平衡,还对气候、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水循环的基本环节
蒸发:地表水分(如海洋、湖泊、河流等)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转化为水蒸气,进入大气中。
水汽输送:水蒸气随着大气环流被输送到各个地区。
凝结降水: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成云,最终以雨、雪等形式降落到地表。
地表径流:降水在地面形成径流,流向低处,最终汇入河流、湖泊或海洋。
下渗:部分降水渗入地下,成为地下水。
地下径流: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,从地下流向河流或湖泊,最终也可能流入海洋。
水循环的类型
海陆间循环(大循环):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后,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,以降水形式降落,再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。
海上内循环:仅在海洋表面进行的水循环过程。
陆上内循环:仅在陆地进行的水循环过程,如植物蒸腾和地面水分的蒸发。
水循环的地理意义
维持全球水量平衡:通过水循环,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补充。
调节气候:水循环过程中,水分的蒸发和凝结释放潜热,有助于调节地球的气候系统。
塑造地表形态: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影响生态系统:水循环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,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。
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
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(如修建水库、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)对水循环产生影响,这些活动可以调节径流、改变蒸发量和降水量,进而影响水资源分布和生态系统健康。例如,过度开发水资源、破坏湿地和森林等行为会破坏水循环的平衡,导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。
(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。)